2012年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07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文艺专论
作者:本文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本文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本文采用论证方法:归纳论证;
一、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作者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指出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例如《史记》李广射虎;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并不仅仅是为了语句的通畅或漂亮,例如韩愈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
2、再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强调语言应该贵在创新。指出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则必须照顾到联想意义;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惟陈言之务去”才是创造的态度。(注意:“惟陈言之务去”是韩愈提出的)
二、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1、归纳法
关于史记中李广射虎和韩愈贾岛推敲的故事用的是归纳的方法。
2、演绎法
作者在论证语言贵在创新时用的是演绎法。
3、比喻法
为了说明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作者分别把它们比喻为月轮、月晕。更加形象直接,容易把握。
三、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1、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2、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3、直指的意义是固定的,偏于类型,因此易用,联想的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因此难用。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2012年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07】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公共课
- 2020-11-17【公共课】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真题练习:二项分布的概率
- 2020-11-17【公共课】自学考试高等数学(工本)模拟试卷第一部分
- 2020-11-17【公共课】自学考试高等数学(工本)模拟试卷第二部分
- 2020-11-17【公共课】自学考试高等数学(工本)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 2020-11-17【公共课】2012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考前练习(1)
- 2020-11-17【公共课】2012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考前练习(2)
- 2020-11-17【公共课】2012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考前练习(3)
- 2020-11-17【公共课】2012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考前练习(4)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教材大纲】福建省自考管理数量方法课程教材确定
- 【教材大纲】07年全国自考部分课用新教材(含北京指定教材)
- 【教材大纲】福建省06年10月自学考试教材供应目录
- 【教材大纲】《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课程命题说明
- 【教材大纲】重庆市自考办关于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材更改通知
- 【教材大纲】《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课程命题说明
- 【教材大纲】自考《电子技术基础(二)》命题说明(修订)
- 【教材大纲】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说明
网友关注视频
-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