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串讲笔记7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19)
一、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描述了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以简练的文笔,重现了当时的西湖景色和世风民情。并通过对各类游客看月情态的描摹刻画,嘲讽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趣。褒贬不尽妥当,但立意颇为别致。
二、文章的写作特色
本文在写作上颇有特色:
1.是语言生动传神。写人如“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装假醉,唱无腔曲”。写场面如“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2.是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如写第一类人“灯火优傒,声光相乱,明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写杭人游湖,“避月如仇”;写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3.是善于用不同的情景作对比。如杭人游湖与“吾辈”游湖,场面不同,氛围不同,情趣各异,通过对比,情景更为生动逼真。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20)
一、文章的艺术表现特点
《秋夜》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作者当时在北京,正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及封建统治进行着坚韧的战斗。这篇作品以象征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赞颂抗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战士,具有境界幽深、寓意深远的特点,启发读者无限的联想。
运用象征手法抒情,是本文最主要的艺术表现特点。作品写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感,寓情于景,把自然景物人格化,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对这些象征性形象的理解不宜过于指实,但其褒贬分明,作者的感情寄寓与作品的意义指向是十分明确的。天空的形象在作品中是人间生灵与美好事物的虐杀者,显然是黑暗暴虐势力的象征。它冷漠、凶险而狡黠,又色厉内荏,作者对它的态度既憎恨又蔑视。小粉红花在秋夜的寒气中瑟缩地做梦,它是作为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象征,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枣树是全篇的主要形象。
作品开头关于两棵枣树的重复修辞手法的独到运用,意在对后面关于枣树的描写进行铺垫。枣树的苍劲挺拔,无情无畏地刺向夜空,不“制他的死命”决不罢休的坚韧的战斗精神,正是抒情主人公自身人格、精神的诗意写照。文章最后的小青虫的形象,小得可爱、可怜,却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精神上与枣树暗相呼应。文章以对小青虫的“敬奠”作结,含义深长。作者身处长夜,既决心与黑暗势力誓死战斗,又深感这一斗争的艰险与悲壮,这正是他当时的复杂心态的真实表达。(注意)
二、文章的另一个艺术表现特点
《秋夜》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意境营造。作者用冷隽峭拔的语言,着力渲染萧瑟森然、幽远清寂的秋夜氛围。在这冷寂深邃的意境中,既蕴藉又强烈地表达了一个既彷徨又执著的孤独的求索者的心绪。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21)
一、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述浙江桐乡乌镇“香市”今昔的变化,即小见大,写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反映了旧中国由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发展和繁荣。
二、文章的写作手法
作品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写作方法。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第二部分描述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通过今与昔、冷落与热闹的对比来表现主旨。
文章写往昔香市热闹情景采用场面描写方法:先总写一句,然后依次写庙前、庙内和声音,层次十分清楚。写重兴香市的冷落情景采用反衬手法:重兴香市中的武术班,技艺比往昔香市的杂耍高明得多,票价也极低,但看的人很少,这就更加鲜明地反衬出重兴香市的冷落。
文章开头说往昔香市的主角是农民,结尾说重兴香市是由镇上的小商人发起,农民差不多没有来,这一今昔香市主角的转移,充分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从而也就突出了文章中心。
【07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串讲笔记7】相关文章:
★ 2016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本质和现象
热点推荐:
公共课
- 2020-11-17【公共课】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真题练习:二项分布的概率
- 2020-11-17【公共课】自学考试高等数学(工本)模拟试卷第一部分
- 2020-11-17【公共课】自学考试高等数学(工本)模拟试卷第二部分
- 2020-11-17【公共课】自学考试高等数学(工本)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 2020-11-17【公共课】2012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考前练习(1)
- 2020-11-17【公共课】2012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考前练习(2)
- 2020-11-17【公共课】2012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考前练习(3)
- 2020-11-17【公共课】2012年10月自考时事政治考前练习(4)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考务考籍】2013年上半年南通自考毕业生审核工作顺利结束
- 【考务考籍】2013年10月湖州自考相关情况说明
- 【考务考籍】江西各市自考办联系电话
- 【考务考籍】2013年下半年同济大学自考实践类考核报考时间
- 【自考报名】乌鲁木齐08年4月教育心理学补报时间
- 【考务考籍】2013年10月辽宁招考办调整自考考籍证明办理时间
- 【自考报名】云南景洪市08年4月自学考试报名通知
- 【考务考籍】2013上半年淄博自考毕业证办理工作圆满结束
网友关注视频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