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先秦文学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课程性质和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内容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和隋唐五代文学四编。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学自先秦到五代的发生发展历史,把握其问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特色、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以及上述种种文学现象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传承并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必不可少的方面。文学史是人类的心灵史,是文化传统中最生动可感的部分。学习文学史,最能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以创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习中圈古代文学史,是实现这一目标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课程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自学应考者能够:
1.系统了解中圈文学自先秦至五代的发生发展历史;
2.切实把握其间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特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3.准确掌握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创作风格及其创作主张;
4.深度理解其问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
5.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与“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等课程具有密切的关系。“古代汉语”通过讲授古代的词汇、语法以及语音、训诂等内容,让学习者能够顺利读懂古代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则是通过选讲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各体文学作品,让学习者对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有一个直观的体会和感受。这两门课程都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必要基础,前者主要解决文字阅读的问题,后者主要训练对具体作品的审美感受力。而“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则是在这两门课程的基础上,从史和论两方面,对中国文学自先秦到五代发展的历史过程给予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所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一般应先修过“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等课程。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重要的作家作品;各种文体的发展演变;各种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文学团体;与文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思想文化现象等。次重点内容包括:一般的作家作品;文学史各阶段的基本术语概念等。一般内容包括:文学史各类常识。重点内容约占课程全部内容的60%,次重点内容约占课程全部内容的30%,一般内容约占课程全部内容的10%。
本门课程的难点在于:
1.体会和把握作家作品的创作特色,并能够比较在某些方面相类的作家作品的创作特色的异同;
2.掌握和理解各种文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演变的一般状况;
3.掌握和理解所出现的文学流派的创作特色、文学思潮及其创作主张;
4.掌握和理解某些特定时期的政治、文化思潮与文学发展的内在联系;
5.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论析某种比较复杂的文学现象。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规定不同内容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的基本含义和要求分别是:
识记:要求考生对文学史各阶段的客观知识点、文学史各类常识等,有准确清晰的记忆和认识。
理解:要求考生在识记基础上,对文学史各阶段的基本术语概念以及比较单纯明晰的文学现象等,能够做到深入理解、准确解释。
应用:要求考生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文学史各阶段的作家作品创作特色、各种文体的发展演变、各种文学思潮的内涵和影响、各种文学流派文学团体的创作‘旨趣以及与文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思想文化现象等,能够做到综合理解、全面论析和阐释。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上古神话传说。学习要求:①理解和把握上古歌谣的精神内涵及其形式特征;②深刻理解神话的概念及其与传说的联系和区别;③重点掌握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初民的歌谣
识记:①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②《周易·贲卦》六四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和《弹歌》、伊耆氏《蜡辞》。
理解: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②原始歌舞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二)上古神话传说、识记:神话的基本特性。理解: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应用:①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②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③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诗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均为重点内容。学习要求:①识记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②深刻理解《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③重点掌握《诗经》的文学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有关《诗经》来源、分类、流传
识记: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小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②采诗说;③献诗说;④删诗说;⑤今人对《诗经》编订的一般看法。
理解:①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②《诗经》的流传。
(二)《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理解:班固、何休对《诗经》的评述。
1.婚恋诗
识记: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品。
理解:弃妇诗。
应用:《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识记: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品。
应用:简要说明此类诗歌的基本内容。
3.政治讽谕诗
识记:此类诗歌的代表作品。
应用:简要说明此类诗歌的基本内容。
4.史诗及其他
识记:①《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②农事诗的代表作品。
理解:①《豳风·七月》内容梗概;②《周南·茱苜》、《魏风·十亩之间》共同的艺术表现特点。
应用:周人的五篇史诗的基本内容。
(三)《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应用: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理解:①“六诗”、“六义”;②孔颖达的三体三用说。
应用:①朱熹、李仲蒙释赋、比、兴的异同;②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及其文学表现功能。
3.四言诗的典范
应用:①《诗经》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的特点;②《诗经》的音韵特点。
4.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理解:《诗经》语言质朴又丰富的特点。
应用:①《诗经》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文学表现意义;②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第三章 先秦散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历史散文的《左传》、《战国策》,诸子散文的《庄子》、《孟子》、《韩非子》。学习要求:①识记有关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基本知识;②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③重点掌握《左传》、《战国策》、《庄子》、《孟子》、《韩非子》的文学成就。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应用:①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②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一)《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1.《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识记:①《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②《逸周书》;③铜器铭文;④《春秋》。
理解:《春秋》的微言大义。
2.《左传》的叙事、写人和辞令艺术(附:《国语》简介)识记:《春秋》三传。
理解:①《左传》及其作者;②《国语》概况。
应用:①《左传》的叙事艺术;②《左传》的写人艺术;③《左传》的辞令艺术;④综论《左传》的文学成就。
3.《战围策》铺排纵恣的文学特色理解:《战国策》概况。
应用:《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二)《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应用: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基本特点。
1.《论语》、《老子》、《墨二子》简介
理解:①《论语》概况;②老子及《老子》概况;③墨子及《墨子》概况。
应用:①《论语》的文学价值;②《老子》的文学特点;③《墨子》的文章特点。
2.《孟子》的雄辩风采
理解:孟子及《孟子》概况。
应用:《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3.《庄子》: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融合理解:庄子及《庄子》概况。
应用:①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②综论《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
4.《苟子》和《韩非子》
理解:①苟子及《苟子》概况;②韩非及《韩非子》概况。
应用:①《荀子》说理文的文学特征;②《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屈原及其楚辞创作。学习要求:①识记并理解有关楚辞的基本知识;②深刻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③重点掌握《离骚》的文学成就以及《九歌》、《九章》风格各异的特色;④切实掌握宋玉的楚辞创作及其《九辩》的文学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屈原和楚辞
1.屈原及其楚辞创作
识记:屈原的生平际遇。
理解: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2.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应用:①楚辞文体的一般特点;②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二)“轹古切今,惊采绝艳”的《离骚》
1.《离骚》题义及其创作时间
理解:①《离骚》题义辨析;②《离骚》创作时问辨析。
2.《离骚》永恒的精神价值
应用:《离骚》的思想内容。
3.《离骚》的艺术表现成就应用:《离骚》的艺术成就。
(三)屈原的其他作品
1.清新幽渺的《九歌》识记:《九歌》的篇目。
理解:《九歌》的内容。
应用:《九歌》的艺术表现风格。
2.平实素朴的《九章》
识记:《九章》的篇目及其创作时间。
应用:《九章》的艺术表现特色。
3.《天问》、《招魂》简介识记:《天问》概况。
应用:《招魂》的艺术特色。
(四)宋玉
识记:宋玉及其创作。
理解:《九辩》题义。应用:《九辩》的思想、艺术特色。
【2014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先秦文学】相关文章:
★ 2015年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关汉卿与王实甫
★ 2015年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近代小说与戏剧
★ 2015年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近代文的新生面
★ 2015年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热点推荐:
教材大纲
- 2020-11-17【教材大纲】2005年高自考全国统考课一月七月时间安排
- 2016-09-01【教材大纲】2017年4月浙江自学考试用书目录
- 2016-09-01【教材大纲】2017年湖北调整更新部分自考课程考试大纲和教材的通知
- 2016-09-01【教材大纲】2016年10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华东区协作统考课程教材考纲书目表
- 2016-09-01【教材大纲】2016年10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考课程教材书目表
- 2016-06-29【教材大纲】2016年10月福建自考面向社会开考专业理论课程考试使用教材目录
- 2016-06-29【教材大纲】2016年10月四川省自学考试使用教材
- 2016-06-29【教材大纲】2016年10月云南自学考试开考课程使用教材目录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公共课】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 【公共课】2014年自考毛邓三概论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 【公共课】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 【公共课】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 【公共课】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练习: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 【公共课】自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真题练习:随机变量
- 【公共课】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
- 【公共课】2014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共产主义事业
网友关注视频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