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自考“美学”练习题目汇总(18)
6.1.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7.1.归纳历史上对美育内涵的界定并评价。
7.2.结合实例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6.1.艺术鉴赏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请结合实例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答:艺术鉴赏的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其中“阶段性”的变化在于接受者随着艺术品的符号和意义的关系的深入发掘而导致的主体感受的变化。我们可以初步把这个接受过程分成观、品、悟三个阶段。“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例如无意中在一本画册里面发现了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虽然从前完全不了解所谓抽象表现主义,对于这位画家也比较陌生,但是却可以感觉到线条里面的运动性,一下子可以抓住其中的简单明快的美感。应该说这是凭借着主体的理解力,而达到的一种比较浅层次的审美感受。“品”是在对艺术品有了直观的了解后,必须将接受活动进一步展开与深化,才能使意象的重建得以实现,要实现这个转换,需要主体意识的积极参与,全神贯注,用心专一,静心体味。且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例如进入音乐会的大厅,屏息凝神,开始专注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个时候抽象的音乐元素直接全面的刺激大脑,激起听众内心的波澜。“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由于接受主体完全进入意象世界,于是形式符号被克服了。例如阅读雨果的《悲惨世界》,在有的地方被那种崇高的人性力量深深震撼,被那波澜壮阔的社会和人生画卷深深感染,不由自主地进入了那个世事纷杂而又充满激情与痛苦的世界。应该说明,在实际的艺术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由于经验和素质水平的不同,以及当时艺术品质量与品位的不同,不一定都能达到“悟”的境界。
7.1.归纳历史上对美育内涵的界定并评价。
答:美育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是情感教育,美育是艺术教育。
(1)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事实上是把关和善混为一谈。导致美善不分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人类文明的初期,社会尚处于低级阶段,统治者所更为关切的是等级、秩序,所有的教育都是巩固统治地位的手段。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古代,学科尚处于未分化的混沌状态,真、善、美融于一炉,难以廓清。美的独立内涵与价值在当时不可能得以凸显。
(2)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体现了近代西方二元分立的思维特点。即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应当承认,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呼唤情感的解放,把美育归结为情感教育有其积极的意义。然而,把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于学理上却是不妥当的。把美育简单地划归情感领域,事实上反映了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中将美等同于美感,而美感又进一步泛化为情感的混淆。因此,把情感从整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剥离出来,作为审美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对象,显然是失之偏颇的。
(3)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也是对美育内涵的一种误解。这一观点一方面过于夸大了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看不到除艺术以外,还有很多的自然审美现象和社会审美现象可以充当审美教育的教材和媒介,这些艺术以外的审美现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非艺术所能完全代替。另一方面这种观点也限制以至遮蔽了审美教育更深刻的目的和更高远的价值追求。
7.2.结合实例说明美育的基本特点。
答:(1)诉诸感性。与一般的教育方式相比,美育的基本特点首先在于,审美对象以其感性特征,通过丰富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悦耳悦目,并打动人的心灵,从而激发共鸣,达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心灵的目的。人们进行审美时,首先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具有吸引力的感性形象。感性形态的审美价值给人的感官享受中,包含着与人的生理同构的节奏和韵律;美育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价值;美育的过程便是使人的感情得到表现和升华的过程,而艺术品正是通过感性意象表现作者感情的。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拳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读此诗时,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月光,霜,举头,低头”等形象。而“举头低头”也具有和人的生理同构的节奏和韵律,这种场景具有普遍性,使我们得到思念故乡的感情的升华。
(2)潜移默化。不论是儒家追求精神解放,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还是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要求达到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还是禅宗注重自身修养,注重个体的自我领悟,我们总能潜移默化的受到其影响。比如我们读了杜甫的诗,就会生忧国忧民之心。读了苏轼的词,就会有人生豪迈之情。这就是美育给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能动性。比如主体在审美中能有自觉的追求,并且主体会在参与审美活动中体现能动性。
【2012年自考“美学”练习题目汇总(18)】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文学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具体可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艺术概括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理想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属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考务考籍】济南自考考生如何办理考籍档案转移手续?
- 【考务考籍】济南自考考生如何查询历史成绩?
- 【考务考籍】四川自考办理转免考和更改考籍具体要求
- 【考务考籍】吉林自考本科商务管理专业2010年下半年实践环节特殊情况说明
- 【考务考籍】广州市自学考试常规工作时间安排表
- 【考务考籍】北京2010年10月自考新生摄像应带好相关证件
- 【考务考籍】安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报考科目查询
- 【考务考籍】江苏自考问题解答:毕业证办理时间?
网友关注视频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