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资料(4)
28、简述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
答:(1)两汉察举与儒家地位的确立。(2)科举制与唐宋文化形态。
29、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邈的影响?
答:第一,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第二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大批的文化人才。
30、科举制对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
答:第一,科瘵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第二,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友的维护。
31、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
第一,传统礼俗的等差性。第二,传统礼俗的调节器和性。第三,传统礼俗地规范性。
32、民间的礼俗语在形式上与内容光焕发上与贵族礼制的差异与关系?
答:(1)首先,它偿来源于同一文化母体,所依托的是同一宗法社会结合构,贵阳市族不过是特殊家庭,皇帝是特别的家长。(2)其次,统治阶层非常重视礼仪的示范作用,以严格的规定,与公开的盛大的礼仪形式,向社会赤示礼法的森严,达到软控社会的目的,“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因此上层礼法思想渗透民间家庭社会模仿国家礼制。(3)其三,随着社会的变迁,朝代的更替,士庶差异的消失,贵阳市族礼制除保留学生在统治集团内部外,相当部份俗化为庶民的行为规范。
33、中国整体思维的发展阶段?
答:(1)到《易经》和《洪范》时代形成了由整体的宇宙观念。而《沿书。洪范》则对早期五行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叙述。(2)战国至秦汉时代,《吕氏春秋》以儒家为核心,将道貌岸然,法,墨,兵,名诸家加以改造,合为以阴阳五行家的宇宙图式为理论框架的天道,地道,人道统一的思想体系。此后,《淮南子》。《春秋繁露》,《白虎通义》等进一步论证人与天的统一。汉代在理论上完成了阴阳与五行的统一使之在体系上融合为一阴阳五行统一体的学说第一次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理论模式和一般系统的双层结构模型,(3)互宋代,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上篇讲天地,下篇论人,认为天地系统的秩序结构,就是人的行为道德的规范,人的思杨,行为与天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地秩序相合,才能真正实现天一地一人宇宙大系统的和谐统一。邵雍的旬数哲学和来自陈抟的先天图,对《易经》,《易传》中的体系原理做了重大发展。(4)宋代把古代中国整体系统的思维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索宇宙的本体和深层的内存联系,注重从直观体验,心性,精神去接近天理。
34、简述古代类比思维的三个内容和特征?
答:(1)类比思维,常见的主要是在“天象”,地法,人事之间作类比。(2)在类比思维中,有一种中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道德,志行。(3)《诗经》的比,兴则是类比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
35、简述先秦时期对辨证思索方法的归纳?
答:(1)《老子》,归纳人的方法是“观复”,“复”是指对立物的往复变化。老子的观复,就是观察生物静动静对立统一,往复运行的规律。(2)《庄子》归纳的方法是反衍,其中的反衍是指反复,谢施是指代谢,都是表述对立物的转化的,(3)《易》归纳的方法是通变,变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常态,认识这种转化。交替。《易》称为通变,“变通”,观其会通。
36、简述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几种观点?
答: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天人交胜”。唐代刘禹锡在他所写的三篇《天论》中,提出了“天人交胜”的观点。他认为天与人各在各的作用。三是“天人之分”天人之分“的观点是战国时代的敬子在仓皇《天论》篇幅中提出来的。并无天人相分之意。
【2010年10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资料(4)】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文学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具体可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艺术概括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理想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属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理学】07年10月自考“变态心理学”北大笔记(22)
- 【理学】07年10月自考“变态心理学”北大笔记(19)
- 【工学】自考“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复习资料第八章
- 【工学】自考“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复习资料第十四章
- 【工学】自考“管理学原理”串讲资料
- 【理学】07年10月自考“变态心理学”北大笔记(28)
- 【理学】07年10月自考“变态心理学”北大笔记(27)
- 【工学】自考“办公自动化”资料(第一章)
网友关注视频
-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