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自考写作(一)简答题总结(4)
第四章 表达方式
1、第一人称叙述中的“我”,在不同文章中有什么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第一人称叙述中的“我”,在不同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有的文章,“我”就是作者自己,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有的文章“我”不是作者,而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这个“我”有的是作品的主人公,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有的是故事发展见证人,如鲁迅的《孔乙己》;有时是贯串全篇结构的线索人物,如鲁迅的《祝福》。
2、如何看待人称的统一和转换?
答:一般说来,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叙述的人称,否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叙述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有些文章,为了避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有时将叙述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不过这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必须交待清楚。
3、叙述的方法及功能。
4、从先后顺序分,叙述有哪几类:顺序、倒叙、插叙
5、插叙与倒叙的区别:
倒叙是把结局或高潮提前到文章开始处,之后按正常顺序叙述;插叙是在正常叙述的过程中间因某种需要插入片断内容,插入部分结束后恢复原来的叙述。
6、叙述的一般要求
1)交代明白2)线索清楚3)详略得当4)富于变化
7、描写:即描绘、摹写,是对表达对象的特征、状态作具体、形象、生动的描摹、刻画。
8、描写和叙述的区别:二者既区别又联系。叙述着重对人物、事件较概括的交代、介绍使之清楚明白。描写是对人物、环境作具体描绘、刻画使之形象生动。叙述是线性、平面的,描写是多彩、立体的。
9、描写的对象(内容和作品)
人物描写:
1)肖像2)行动3)语言4)心理
景物描写:
作用:1)增加真实感2)渲染气氛,造成特定情境3)深化主题
10、描写的方法:(类型、代表作)
11、描写的一般要求:具体形象特征鲜明形神兼备
12、抒情的方法:
(1)直接抒情三毛的《永恒的母亲》;(2)寓情于事席慕容的《失母》;(3)寓情于理,借议论抒情冯骥才的《告别梦境》;(4)寓情于景刘喜婷的《大明山情缘》
13、抒情的一般要求:
14、议论的三要素:
1)论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2)论据:证明、支持论点的事实材料或理论根据3)论证:又称“论证过程”,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过程,其作用是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15、立论的方法:
驳论的方法:
16、议论的一般要求:三点
(1)论点正确、深刻。
(2)论据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
(3)论证严密有序。
17、说明的方法
要求一般有三点:
一是内容科学,无论学述论文,还是科普读物;无论是教科书还是产品介绍的说明书,内容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二是表述明晰,在解说事物或事理时,必须把握住所要说明的问题要点,按照说明对象本身固有的规律和特征,有次序地进行说明。
三是态度要客观,说明主要用来解释具有科学性的事物和事理,而科学本身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要准确反映它,作者就必须站在比较冷静的客观立场上,对事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说明。
18、举例说明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区别。你怎么看所谓“第二人称叙述”的?
第一人称的叙述是以当事人口吻来进行叙述。其优点是便于抒发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然而,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受到一定限制,常常需要第三人称叙述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第三人称叙述是以全知全能的视点来进行叙述。其优点是所叙述的对象可不受特定时空的限制,因而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宽广。缺点是缺乏真切感,不易抒发作者和人物的内在情感。它也常常需要第一人称叙述来弥补自己的缺陷。
“第二人称叙述”在文章中是不存在的。在叙述中出现第二人称这只是一个人称称谓而已,和“叙述人称”不是一个概念。看一篇文章的叙述人称,主要应从作者叙述时的立足点和观察点着眼。作者不可能站在“你”或“你们”的角度来进行叙述。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常常是指文章的读者或被叙述对象。
19、试比较倒叙、插叙和补叙在表达功能上的异同。
这三者从形式上似乎都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段其他的情节内容,然而它们的功能是完全不同的。倒叙是把叙述事件本身后面的结局或重要片段,提到前面来先进行叙述。它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插叙是把以前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的片段,插入到这件事情中来叙述,具有介绍、比较、对比、铺垫、衬托等功能。它不是叙述主体或情节的组成部分,一般不发生在叙述主体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虽然会削弱文章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补叙是在叙述过程中对前面遗漏的情节进行补充叙述,以造成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它是叙述主体或情节构成的一个有机部分,一般发生在记叙的时间范围内,删去它会直接影响情节的完整性和主题的深刻性。
20、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社会环境的描写,常常离不开自然环境的的描写。两者经常融合在一起,相互衬托和铺垫。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存在离开自然环境的社会环境的描写,也没有完全脱离社会环境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当然,除人迹未到的原始环境除外。一般的自然景物描写总是带有时代的和社会的痕迹,它无法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
21、简述一下描写与叙述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描写是把某一对象的状貌、情态,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给读者的表现手法,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情景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描写与叙述的关系很密切,叙述常常离不开描写,两者相互渗透。叙述是一种粗略的描写,描写则是一种精确的叙述。
(举例说明描写方法)
22、“河上传来的水声越加明亮起来……不但可闻,而且可见……有一根根又细又长的银丝儿,刺透河的明亮音乐穿过来……”(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指出这段话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并就这种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这段话运用了主观描写的表达手法。描写的对象“水声”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绝大多数的描写都属于带有作者倾向的主观描写,绝对的客观描写实际上并不存在。主观描写运用得好可以产生新颖奇妙的效果,但不可过分,如果完全不顾思维、感觉的规律而任意发挥,便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23、“一阵低沉的断断续续的声音,仿佛是从地板底下传出来的似的,钻进了我的耳朵,然后就像一块圆石头那样,滞留在我的头脑里……我的头也沉重,疼痛起来,……大滴大滴溶化了的铅水落到我的头上,铅把我的头打了一个个窟窿,烧灼着我的头脑,而且越涌越多……”(安德列耶夫:《警钟》),这段话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这就运用了主观描写的表达手法。描写的对象“低沉的声音”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是一种通感与联觉式的描写。绝大多数的描写都属于带有相同的主观描写,绝对的客观描写实际上并不存在。主观描写运用得好可以产生新颖奇妙的效果,但不可过分,如果完全不顾思维、感觉的规律而任意发挥,便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2010年自考写作(一)简答题总结(4)】相关文章:
★ 2016年自考公文写作与处理考点: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形式
热点推荐:
文学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具体可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艺术概括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理想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属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公共课】2012年自考“毛邓三”考前模拟练习(3)
- 【公共课】2012年自考“毛邓三”考点串讲(6)
- 【公共课】2012年自考“毛邓三”考前模拟练习(10)
- 【公共课】2012年自考“毛邓三”考点串讲(7)
- 【公共课】2012年自考“毛邓三”考前模拟练习(11)
- 【公共课】2012年自考“英语(二)”考前练习(10)
- 【公共课】2012年自考“毛邓三”考前模拟练习(6)
- 【公共课】2012年自考“英语(二)”考前练习(8)
网友关注视频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