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散文史”资料(11)
第三节 漂泊者的希望、悲愤和哀歌
“五四”到“五卅”之间,中国城市里迅速积聚着各种“薄海民”——小资产阶级的流浪人的知识青年,他们的散文充满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诅咒,对个人遭遇的不平和愤恨,对茫茫前途的失望和忧伤。使本时期的散文,突出地传递了时代的苦闷和抗争的讯息。
一、浪漫才子的心曲
宗白华、郭沫若、田汉的《三叶集》:
《三叶集》是宗白华、郭沫若、田汉三人1920年讯的通讯集,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本散文集。
宗白华(《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主编),这部通信集洋溢着五四时代青年冲决黑暗、向往光明的精神,朝气蓬勃的乐观的精神;他们勇于自我暴露和自我批评,决心战胜罪恶,力争上游,建设自己的人格;面对现实,也留心于理想的追求。他们的通信涉及新诗的见解,对五四新诗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田汉的《田汉散文集》:
田汉这个时期的散文集有《蔷薇之路》、《银灰色的梦》,后大多收入《田汉散文集》,这些文章记述着他早年的悲伤遭遇和奋进决心(《白园之园的内外》、《朔风》(抒写他在上海从事戏剧运动的生活片断和艺术理想,这时他的革命艺术理论已相当明确,文中表现了这时代青年在青春期的感伤和彷徨,但他们对现实已有渐趋明显的反抗,笔调和前一篇一样,感情充沛,知识丰富,联系广泛,同时引用许多外文,反遇出他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洒脱不羁的文风))。
郭沫若的《山中杂记》: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是创作的多面手,除了新诗、话剧,就数散文成就较丰硕了。他的散文体裁多样,有抒情散文、散文诗,有叙事散文、自传、调查、通讯,还有大量的政论、杂文,他在五四时期的散文小品,收入创作合集《星空》、《橄榄》和散文集《水平线下》,主要作品结集为《山中杂记》。
郭沫若散文最早的应是与田汉、宗白华的通信《三叶集》,之后便是《今津纪游》,这是一篇较早的游记,行文带有随笔的特点。作者个性豪放,行文恣肆,汪洋酣畅,时露揶揄和幽默。
1923年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写了许多带着激愤情绪的作品,如《月蚀》、《梦与现实》、《昧爽》。这些文章无不流露着漂泊者凄凉、寂寞和愤恨的心情。
1924年在日本的叙事抒情散文《山中杂记》和散文诗《小品六章》,抒写他在日本生活的情趣和他对母亲的回忆。《小品六章》中的《路畔的蔷薇》、《水墨画》、《山茶花》、《墓》等,是个人幽居情趣的剪影。这些散文创作于作者世界观转变的关键时期,表现了漂泊者矛盾的内心和浪漫主义的文风。
郁达夫的《还乡记》等:
他早期的许多散文,称之为零余者的感伤之歌。名篇如《还乡记》、《还乡后记》、《零余者》、《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一个人在途上》、《感伤的行旅》等,以及整部《日记九种》,大多是羁旅漂泊、感伤身世的作品,抒写自己在黑暗社会中四处碰壁、走投无路的愤懑伤心情绪,堪称典型的漂泊记。
《还乡记》叙述落魄还乡路上的伤感悲愤,长歌当哭,哀怨并发。通过诉苦泄愤批判和否定了不合理的现实社会,与郭沫若的作品一样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只是他的感伤色彩更浓一些;在控诉社会的同时,暴露和自我解剖。他的早期散文,无论是《零余者》的自省,《一个人在途上》的伤怀,《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的愤激,还与《还乡记》姐妹篇一样,,是最深切、最哀婉的一个受了伤的灵魂的叫喊。
郁达夫这时期的散文率性纵笔、才情毕露。不仅将主观感情渗入叙事过程,而且以自己的情感激流作为结构行文的主线,肆意铺写心理活动,宣泄内心悲愤,以率真坦露、自然畅达见长。如《还乡记》,叙事中穿插着内心独白和抒情呼告,又善于将心理活动具象化,琐碎的生活片断和变幻的瞬间思绪都笼罩于落魄者感伤愤激的氛围之中。
其笔锋挟带着激情,能够将各种句式、语汇和语气融为一体,创造了被朱自清称为“比前一期的欧化文离口语要近些”的“风靡一时”的“创造体”白话文。将自己擅长的自叙传抒情小说的一些手法,诸如场景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和故事穿插等,引入散文创作,扩大了散文的艺术容量和叙事抒情的张力。还用书信、日记等体式来记事抒怀,暴露自我。在郁达夫手上,打破了古文义法之类清规戒律,散文成了最自由不拘、最见个人才情的一种文体。
他在30年代发展了“返回自然”的倾向,创作了一系列与漂泊记异趣的写照传神的山水游记。
成仿吾的《流浪》:
其散文收入创作合集《流浪》中的《太湖游记》、《江南的春讯》、《春游》。
《太湖游记》是他与友人从上海到无锡的记游作品,眼前有景道不得,联相的是悲伤的往事,这在游记中是十分特别的。
《春游》的笔调与此相似,文中充满了现实的诅咒,而且美景反而唤起了他心头的伤感。
《江南的春讯》是写给郁达夫的书信体散文,充分体现了创造社浪漫主义反抗战斗精神。
洪为法的《长跪》:
创造社刊物《洪水》的编辑,这时散文集有《长跪》,以后还结集出版了《做父亲去》、《为法小品集》等。
《长跪》中同样充满着漂泊者的哀歌。其中《长跪》、《做父亲去》、《哭父》都是悼念他逝去的父亲。
集子中的《乌鸦的埋藏》更寓艺术色彩,善于用新鲜的比喻来表现活泼而富于情感的联想,伤心地诉说旧社会文人走投无路的命运。
倪贻德(创造社成员)的《秦淮暮雨》:
他的《玄武湖之秋》小说集中的《秦淮暮雨》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散文,也是一曲漂泊者的哀歌。这篇零余者的漂泊记带有香艳的色调,和郁达夫有相类的地方,写景较多,较少社会性,对旧社会的诅咒也缺乏力量,渗透着才子加佳人的气味,时有顾影自怜之态。文中所表现的感情色彩和思古情调,僮着经过修饰的夹着古典诗文的词汇语言,给读者以宋代风流词人那种旅途寂寞、绮怀难遣的风味。
《东海之滨》、《秋夜书怀》、《画人行脚》。
【自考“中国现代散文史”资料(11)】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文学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具体可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艺术概括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理想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属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考务考籍】2016年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常见事务办理须知
- 【自考报名】内蒙古2013年4月自考报名时间安排
- 【自考报名】安徽蚌埠2013年4月自学考试工作安排
- 【自考报名】安徽安庆2013年4月自考报名安排
- 【考务考籍】合肥市2016年上半年自考成绩转到外省的时间及办理注意事项
- 【考务考籍】2016年北京自考考籍办理方式和时间的重要通知
- 【自考报名】安徽亳州2013年4月自考报名安排
- 【自考报名】安徽滁州2013年4月自考报名安排
网友关注视频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