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汉语”北师大听课笔记十一
3 、“曲肱而枕之”:“曲”,形→使动“使…弯曲”,“枕”,名→动“用头枕物。”
4 、“富之”:形→使动“使…富起来”。
5 、“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6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用法,后省“之”。
7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使动,“使之见”读。后“见”,及物动词,会见。
8 、“怀其宝而迷其邦”,形→使动“使…迷乱”。
9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使动用法,“使之吃”、“使(其二子)拜见”。
10、“欲洁其身”形→使动“使…洁”。
五、句:1 、判断句:(1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2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是”是指示代词“这”意。)2 、宾语前置:(1 )无乃尔是过与?(2 )何以伐为?(3 )又何加焉?(4 )岁不我与。3 、双宾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六、常用字:1 、饭:(1 )本义:动词,吃(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2 )引申义:给人饭吃或喂牲口。——谷类熟食(名)——泛指饭食。
2 、食:(1 )动词,读shi ,吃。(2 )动词,读si,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养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3 )名词,读shi ,泛指吃的东西。(4 )名词,旧读si,特指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
3 、启:会意字,从户从又。(1 )本义:开门。(2 )引申义:开口、张口—开导、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兴起—发生、萌生、萌发—开拓、开关—陈述、禀告—开始。
4 、发:(1 )本义:把箭发出去。(2 )引申义:发出、产生;兴起—出发;使出发、派遣—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表达、抒发、传布。
5 、国:(1 )古义:A 诸侯的封地,如本课“有国有家。”B 诸侯国的国都。(2 )今义:国家。
6 、家:(1 )古代常用义:A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如“国”例。B 家庭,(2 )今义:家庭。
7 、至:(1 )本义:到。如本课“至则行矣”(2 )引申义:抽象义,到某时—达到最高的职位—极、非常(副)—最完美的(形)
8 、遇:(1 )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2 )引申义:接触—知遇、遇合。
第四课《老子》二章
一字:伯—佰
二、虚词: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表“…的原因”。2 、“是以欲上民”“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就是“以是”,因此。3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虽然。“无所”是动词“无”和代词“所”组成的固定结构,意为“没有什么必要”。4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互相(副词)。
三、实词: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同类事物中的首领、最杰出者。2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推”,推举:“厌”,厌恶、抛弃。3 、“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十倍百倍。4 、“虽有舟舆”:车。
四、词类活用:1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都是形容词作意动。“重”译为“认为重”:“害”译为“认为有妨害”。2 、“小国寡民”:形容词作意动。“小”是“使…小”。“寡”译为“使…少”。3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形容词作意动。顺次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好看”、“认为…安适”、“认为…满意”。4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形容词作意动。译为“认为…重”(即“看重、不轻易”)。
五、常用词:1 、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1 )本义:升登,上。(2 )引申义:上车、乘车、驾车—驱马驾车—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借助、利用、趁机会。(3 )另一个常用义:兵车,读sheng —兵车单位—出使、畋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
2 、先:(1 )本义:前进、走在前面。如本课“欲先民,必以身后之”。(2 )引申义:先做某事—带头,做出表率。(3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表示时间,在…之前。(4 )形容词“先”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通常表已故的—祖先、先辈(名)。
3 、后:(1 )本义: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如“子路从而后”。(2 )引申义:位置、时间、次序在后面。如本课:“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后面。常作状语—位置、时间、次序在后的。(形)——表时间,在…之后—后代、子孙(名)(注意“后”“後”是两个不同的字。)
4 、与:形声字,从舁牙声。(1 )本义:赐予、施予(2 )引申义:附和、亲附—赞许、称道—参与—在其中—跟、同(介)如本课“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和(连)。
【自考“古代汉语”北师大听课笔记十一】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文学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具体可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艺术概括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理想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属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自考政策】无毕业证但单科全合格仍可报司法考试
- 【自考政策】自学考试的实践环节考核在什么地点报名?
- 【自考政策】PETS语言运用能力和接受能力标准
- 【自考政策】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级别标准
- 【自考政策】PETS第一级简介
- 【自考政策】PETS第一级B简介
- 【自考政策】自考生如何报考硕士研究生
- 【自考政策】PETS第四级简介
网友关注视频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