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汉语”北师大听课笔记十
第二部分文选部分
第一课神话四则
一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下同)
形—刑,鼇= 鳌,
二虚词:1 、以:A 介词: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把”)B 连词(1 )操干戚以舞。(“而”)(2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而来”)后三句同。
2 、于:介词。饮于河﹑渭。(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于河渭”介宾词组作补语)
3 、与:(1 )介词。形天与帝争神。(引进动作的参与者,“跟、同”)(2 )连词。夸父与日逐走。(和)
4 、焉:(1 )代词兼语气词,“于是(此)”。故日月星辰移焉;故水潦尘埃归焉;
5 、乃:副词,“于是、就”:乃以乳为目。
三、词类活用:(1 )欲得饮。(动→名,饮的水。)(2 )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名词作状语,在道路上。)
四、常用词:1 、逐:(1 )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2 )引申义:追击——赶跑、驱逐—放逐—被放逐的官。
2 、干:(1 )本义:盾牌。如“操干戚以舞”(2 )引申义:“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冲撞、触犯、冒犯—追求、求取—干预。
3 、极:(1 )本义:房屋的正梁。(2 )引申义:北极星—最高的地位—最高准则、标准、、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达到极点、穷尽(动词)—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非常、最(副词)。4 、济:(1 )常用义:渡过水流。(2 )引申义:过河的地方—帮助、给济、拯救,如本课:“杀黑龙以济冀州”—成功、成就事业。(3 )济济: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
5 、天:(1 )本义: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2 )引申义:天帝、上天—自然所生成的事物—头等大事—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把头发剃掉。
6 、道:(1 )(本义):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2 )引申义: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规律、道理—思想学说、政治主张—理想、志向—美好的道德—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引导、疏导(后写作“导”)——遵循—称道、述说。
第二课寓言四则:
一、字:腹—覆,有—宥。菜—采。反→返,说→悦,麤= 粗,有—又,部—培,责→债,譆= 嘻,端—耑
二、虚词:1 、微:否定副词作状语,表假设否定。如“微二人,寡人几过。”(“如果没有”)
2 、所以:“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此臣所以辞而去也”(“导致…的原因”),“是乃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的地方。)
3 、是:(指示代词“这”):“是必夫奇鬼也。”
4 、因:于是(连词)“鼠因往托焉”。
5 、之:“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吏书之不善”:(用在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动词“到…去”)“与之去”、“则宓子贱为之怒”(代词)
三、活用:1 、“扶而道苦之”:道:名→状,苦:形→使动(使…苦),“汝道苦我”:同上。
2 、“灌之则恐败其塗”:动→名,(涂的泥)。(注意:“束木而涂之”中的“涂”是动词“涂泥”)
3 、“孽矣!”名→动,作孽。4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名词性词组,是“相”的状语。意为“根据形貌筋骨来识别”。
四、特殊句式:(符号:主语、谓语、宾语。以下同。)
1 宾语前置:治国何患?何谓也?(以上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又何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2 、判断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
五、常用词:1 、过:(2 )本义:走过、经过(2 )引申义:超过、胜过—过分、太甚——犯错误(动词)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责备、批评—过访、拜访。
2 、责:(1 )本义:债款、债务—收取债款、讨债,如本课“往责于东邑”—索取、要求、责令—责问、责备、审问—责罚—责任、职责。
3 、诛:(1 )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2 )引申义:要求、索取—声讨、讨伐—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
4 、相:(1 )常用义: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2 )引申义:相貌—观测命运—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名词)作某国或某人的相—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以上各义均读xiang )(3 )用作副词读xiang.互相—递相—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如“杂然相许”
第三课《论语》八章
一、字:脩—修,芸—耘,反→返,归—馈,知→智,塗→途。
二虚词:1 、盍:“何不”的合音字“盍各言尔志?”之:(取独)“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道之不行”,“君子之仕”。
2 、且:(连词“而且”)“不义而富且贵”。
3 、焉:“又何加焉”(“于之”),“则将焉用彼相矣”(疑问代词)
4 、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5 、夫:“君子疾夫舍曰”(指示代词,那个)“夫如是”(句首语气词表提示议论)“今夫颛臾”(与“今”组成固定结构相当于一个发语词。)
6 、“予与尔言”:“予”,我,代词。“与”,介词。
7 、“遇诸途”,“之于”的合音字。
8 、“亟失时”,副词,屡次。9 、“如之何其废之”: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三、实词:1 、“颜渊季路侍”:在尊长者旁边陪伴侍候。
2 “学之不讲”:研究、讨论。
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憋闷、郁积。“启”,开导。“发”启发。
4 、饭疏食:“饭”吃(动)。疏食:粗粮。
5 、子适卫,冉有仆:“适”,“到…去”。“仆”指驾车的人。
6 、庶矣哉:“庶”,众,指人多。
7 、无乃尔是过矣(动,责备)且尔言过矣(形,错误)是谁之过与:(名,过错)
8 、相:“将焉用彼相矣”:扶助盲人走路的人(名)。“相夫子”,辅佐,(动)。
9 、陈力就列:“陈”,陈列,摆出来。“列”,位、职务。
10、萧墙之内:指宫内。国君宫门内的矮墙,叫萧墙。
11、有事于颛臾:战争。
12、有国有家:“国”,诸侯统治的区域:“家”,大夫统治的区域。
13、岁不我与:在一起(动)。
14、归孔子豚:小猪。
15、时其亡:不在。
16、亟失时:时机。
17、吾将仕也:动词,做官。
18、子路从而后:“从”跟随:“后”,动词,走在后面。
19、四体不勤:“四体”,四肢:“勤”辛劳、劳苦。
20杀鸡为黍:做粘黄米饭。21、而乱大伦:指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
22、道之不行:指儒家所主张的治国之道。
【自考“古代汉语”北师大听课笔记十】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文学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具体可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艺术概括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理想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属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考生必读】如何报名参加自学考试
- 【考生必读】江西自学考试办公室通讯录
- 【考生必读】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自考如何发给证书?
- 【考生必读】北京市自考时间表为什么会重叠?
- 【考生必读】如何补办丢失的准考证IC卡?
- 【考生必读】哪些人适合参加自考
- 【考生必读】成绩通知单上没有市自考办的公章有效吗?
- 【考生必读】自学考试的社会地位
网友关注视频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