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4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重点难点(5)
5、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启示:
6、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就是要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
7、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是: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间人为贵。
8、人本思想的社会功能:它不仅有助于人们合理地对待人与神的关系,增强人的主体意识,而且有助于抵制宗教神学。
9、宋明理学中有三个主要派别,即张载的气本论,朱熹的理本论和王阳明的心本论,三者都否认鬼神的存在。
10、宋明理学宣扬的道德的人本主义,其重要表现是把人放在一定的伦理政治关系中来考察,把人个价值的实现,个体道德精神界的升华,寄托于整体关系的良性互动。这一思想对人的精神的开放,对于个体道德自我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相区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明显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轻个体,只强调个人义务和道德人格的独立性,而不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一种落后。
12、刚健有为思想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13、刚健有为的思想由孔子提出,他十分重视“刚”的品德,强调人有要坚定性,知识分子有要责任感和奋斗精神。
14、《易传》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它强调刚健的同时要文明,要中正,防止主观盲动等片面性。
15、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柔静无为之说,如老庄思想,宋儒思想,但没有占上风,只是作为刚健有为思想的补充。
16、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是刚健自强思想的重要表现。
17、贵和尚中即贵和谐,尚中道,这一基本精神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18、中西文化的重要差别之一就是中国文化重和谐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
19、和而不同,有容乃大。
20、《易传》高度赞美并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提出了“太和”的观念。
21、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2、“中”指事物的度,即不偏不倚,即不过度,也不要不及;此外,中也指对待事物的态度,既不“狂”,也不“狷”。
第三节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
1、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包括:民族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价值整合功能等。
2、由于文化基本精神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它可以超越地域,阶级,种族,时代的界限,将一个民族的人凝聚为一体,使之同心同德地为整个民族的利益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而共同奋斗。
3、中国长期统一与中华文化中刚健自强,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是分不开的。
4、自西周以来,作为一种理性自觉,大一统的观念便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心中。
5、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形成并发挥作用的思想基础,也是它的思想核心;同时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增强并推动民族凝聚力更新的精神力量。
6、中国文化中刚健自强的精神,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坚持与内部的恶劣势力和外来的侵略压迫作不屈不挠的斗争。
7、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人,实现人的价值。
8、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激励人们维护整体利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9、价值整合功能,即整合不同的价值观,使其在中华一体的文化格局中熔铸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10、中国古代文化是在多元一体格局下发展起来的。
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
这一章的内容简直象哲学,太抽象,很难抓住重点。
第一节天人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1、价值观是一种评价性的观点,它既涉及现实世界的意义,也指向理想的境界。不同时期的文化创造,总是受到特定的价值观的范导,文化本身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价值理想的外化和对象化。价值观在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2、从儒家的价值取向分析,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重道轻器。
3、注重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天即广义的自然,人即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天人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天人之辩是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逻辑起点。
【07年4月自考“中国文化概论”重点难点(5)】相关文章:
★ 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热点推荐:
文学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具体可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艺术概括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理想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属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考务考籍】陕西2012年10月自考通知单打印通知
- 【考务考籍】2012年华北、东北地区自考协作会议在太原召开
- 【考务考籍】江西2013年自考教材调整目录
- 【考务考籍】广东2013年4月自考考务考籍工作日程安排表
- 【考务考籍】北京2013年自学考试10专业停考
- 【考务考籍】绵阳召开2012年成考、自考环境综合整治视频会
- 【考务考籍】广东2013年10月自考考务考籍工作日程安排表
- 【考务考籍】四川雅安市各区县自考办联系方式
网友关注视频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