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新闻作品阅读分析部分”练习题(1)
新闻作品阅读分析部分(一)
单选题: (每题1分)
1.《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一文属于( )
a.通讯
b.现场新闻
c.人物新闻
d.评述新闻
2.《从邮局的变化看》一文导语属于( )
a.设问式
b.引语式
c.直叙式
d.对比式
3.《滦河水向天津奔来》一文安排结构的依据是(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时空顺序
d.纵横结合
4. 《抢菜记》一文结尾的特色体现在( )
a.总结评述
b.紧扣主题
c.尾笔点睛
d.设置悬念
5.《华美窗帏的后面》选自( )
a.《萍踪忆语》
b.《萍踪寄语》
c.《中国西北角》
d.《范长江文集》
6.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文的作者是( )
a.邓拓
b.范敬宜
c.毛泽东
d.刘少奇
7. 《上海严寒》一文的导语最鲜明的特色是( )
a.引用
b.对比
c.评述
d.描写
8. 《京郊出现科学热》一文深化主体的方法是( )
a.笔尾点睛
b.开篇点题
c.前后呼应
d.运用背景材料
9.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一篇( )
a.事件新闻
b.背景报道
c.新闻素描
d.新闻特写
10.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一篇( )
a.通讯
b.评述
c.特写
d.消息
11. 《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一文的主要特点是( )
a.言简意赅,情真意切
b.表达真切,语言生动
c.有评有述,评述结合
d.用事实说话
12. 《抢菜记》一文运用的采访手段是( )
a.现场采访
b.现场观察
c.追踪采访
d.隐性采访
13. 下列新闻属于国际新闻的是( )
a.《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b.《别了,司徒雷登》
c.《京郊出现科学热》
d.《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14.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指( )
a.港督别名
b.港口别名
c.港口专用桥名
d.英国皇家游轮名
15.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是一篇( )
a.消息
b.新闻评述
c. 新闻特写
d.现场新闻
16. 《上海严寒》以文的表现特色为( )
a.高屋建瓴,纵览全局
b.盎趣横生,活泼清新
c.盎趣横生,活泼清新
d.用事实说话
17. 《京郊出现科学热》的新闻主体是( )
a.廉教授的回忆
b.廉教授的直接表述
c.廉教授的工作现场
d.廉教授一周的工作日程
18.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是一篇(
a.事件通讯
b.人物通讯
c.体育快讯
d.经验通讯
19. 著《中国救荒史》的作者是著名记者( )
a.邓拓
b.范长江
c.胡乔木
d.孟秋江
20. 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现场报道的是( )
a.《上海严寒》
b.《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c.《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
d.《夜宿车马店》
21. 用第一人称自述的表现的作品是( )
a.《谁是最可爱的人》
b.《钱被风刮跑以后》
c.《好啊!诚实永存》
d.《生命的支柱》
22. 成功的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作品是( )
a.《菜价追踪》
b.《从邮局看变化》
c.《醒来,铜陵!》
d.《“飞天”凌空》
23. 《抢菜记》是一篇( )
a.背景新闻
b.经济新闻
c.社会新闻
d.现场新闻
24. 《好啊!诚实永存》一文的结构特点是( )
a.穿插大量背景材料
b.按时空顺序安排结构
c.段落简短,节奏感强
d.安排有序,层次分明
25. 《分清主流和支流 莫把“开头”当“过头”》是一篇( )
a.消息
b.通讯
c.特稿
d.新闻述评
26.《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一文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
a.散文式的结构
b.鲜明的时代感
c.语言、文风的独特
d.人物、时间的特殊
27.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具有强烈的( )
a.重要性
b.接近性
c.趣味性
d.时效性
28.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的叙事特色是( )
a.绘声绘色、形象生动
b.结尾画龙点睛、富有深意
c.立意巧妙、题材新颖
d.背景与材料紧密结合
29. 下列成功运用任务对话的消息的是( )
a.《桌上的表》
b.《上海严寒》
c.《共产党刘胡兰慷慨就义》
30. 下列运用了对比式导语的作品是( )
a.《上海严寒》
b.《从邮局看变化》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小城风光迷人》
31.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是( )
a.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b. 《共产党刘胡兰慷慨就义》
c.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别了,“不列颠尼亚”》
32. 下列属于有关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是( )
a.《枫桥兴会扶桑客 子夜锺鸣百又八》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d.《并非鱼草之争》
33. “许海峰今年27岁,是安徽省供销社的职员”这句话是一篇体育快讯中的( )
a.导语
b.背景
c.结尾
d.新闻由头
34. 下列运用了对比式导语的作品是( )
a.《上海严寒》
b.《从邮局看变化》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小城风光迷人》
35. 结尾有背景材料的消息是( )
a.《抢菜记》
b.《一厘钱精神》
c.《经济学家赶集》
d.《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自考“新闻作品阅读分析部分”练习题(1)】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文学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具体可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艺术概括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理想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属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文学】2015年1月自考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茶陵诗派
- 【文学】2015年1月自考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常州词派
- 【文学】2014年自考《外国文学作品》简答题(34)
- 【文学】2014年自考《外国文学作品》简答题(15)
- 【文学】2015年1月自考古代文学名词解释:道学派
- 【文学】2014年自考《外国文学作品》简答题(37)
- 【文学】2014年自考《外国文学作品》简答题(24)
- 【文学】2014年自考《外国文学作品》简答题(36)
网友关注视频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