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俄罗斯小说文体论复习资料第八章
第八章 形式主义学派的文体观
形式主义批评流派的产生,标志着现代文体理论渐趋成熟。1914年,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以罗曼。雅各布森为首,包括维诺库尔、勃里克、托马舍夫斯基在内,成立了莫斯科语言学会。学会的宗旨是“促进语言学和诗学的研究。随后在彼得堡大学成立了以维。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诗歌语言研究会“。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首席代表。
苏联著名文论家巴赫金以1920年为届,把俄国形式主义分为第一和第二两个时期。
美国“新批评派”代表人物韦勒克把俄国形式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1914—1920,诞生阶段,什克洛夫斯基《词语的复活》是主要理论成果;1921—1928,成熟阶段,《散文理论》是理论成就;1928年以后。
1、形式主义学派的文学本质观
把文学视为独立自主的范畴,追求文学研究的“科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理论出发点。
形式主义的文学本质观注重文学的独特性。什克洛夫斯基区分过对待文学功能的两种态度:一种是把文学当作世界的窗口;一种是把文学看作独立存在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其自身的规律。
2、文学性的概念是“手法”
什克洛夫斯基的《作为手法的艺术》是形式主义学派的理论宣言。重视形式、轻视内容,是他们的文学形式观的核心。
从历史的与美学的批评看来,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常见的现象。从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来说,也体现出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因为作家的创作是一种自觉的审美创造活动,作家总是在对生活有了强烈的审美感受和深切的领悟理解之后,才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产生意向明确的创作欲望。在这个基础上,再选择一定的形式来表达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因此我们说文学作品的内容制约着形式。但在文学的发展中,形式一经产生,就不仅有服从内容需要的依附性,也有游离于内容之外的相对独立性。任何一种美的艺术品,都是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二者可以相互渗透和转化。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仅以文学作品的语言而论,语言是形式因素。但从字、词、句、句群这一层面来说,作品中的语言又是内容、是思想的载体。
形式主义的文学形式观:一、把“手法”视作文学的惟一主角,排除其它一切所谓的“非文学成分”。艺术就是由手法的总和构成。二、形式本身可以变成内容,这是该派文学形式观的又一内涵。三、新形式是为了取代旧形式。是为了适应形式本身的要求。四、提出材料和手法的概念,以取代内容和形式。五、文学形式是一个结构系统。
3、“奇特化”是重要的艺术手法
“奇特化”观念是形式主义学派提出的方法论原则,是该派最富于建设性的理论成果。
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奇特化。
形式主义学派的基本理论要素是:一、艺术的目的是为了体验和感受事物,而不是认知事物;二、艺术的手法是奇特化;三、奇特化的内涵是增加感受难度,延长感受的时间。
4、形式主义学派的语言观
把语言学引入文学研究,是形式主义学派的重要贡献。
A、语言功能的二重性
该派研究语言的出发点基于语言的二重性特征。他们对语言作了两大类的区分:一是区分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二是区分散文语言与诗歌语言。
首先提出日常语言与诗歌语言之不同的,是语言学家雅库宾斯基。日尔蒙斯基的分类更为精密:科学语、实用语、演说语、诗歌语。
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的本质区别在于有韵和无韵。
B、语言奇特化的手段
形式主义还探索了诗歌语言和散文语言实现奇特化的不同方式。对诗歌语言作了深入研究的有:日尔蒙斯基、托马舍夫斯基。他们提出了诗歌语言奇特化的种种手段:运用音韵学——音韵即诗歌的语音。运用韵律学——在诗歌语言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形成了声韵和节律。运用间歇和停顿——诗歌语言要突出言语的节拍,必须借助于匀称的间歇和停顿,通过停顿来调节情感。调遣模糊词语——日常用语用词必须确切,但词语一旦进入诗歌,就不一样了。调动语言环境——{诗歌中一个高速语的言语环境,既是由同一诗行中所有的音步组成,也是由整个诗节或上下诗节组成,甚至还可以扩展到更大的范畴。
对散文语言作了精辟探索的学者有:什克洛夫斯基、艾亨鲍姆、雅各布森。他们主要是从词语和情节两个方面进行开掘;词语讲的是叙述方式,情节说的是编构手法。————其中词语手段有:词语的重复——有多种方式;直接叙述——从语言环境中增加词的负载量——调动无意义词语的外延和内涵——无意义词语是未来派诗人赫列勃尼科夫于1913年提出的概念。为了突出无意义词语的语义学内涵,每每要抬高声调,甚至借助于手势,来突出渲染无意义词语的作用。————情节编构手法是什克洛夫斯基在《散文理论》中着重议论的一个题目。手法有:选择表现母题的新形式——运用穿插手段把情节拉长——如《十日谈》开创了拉长情节的技巧。亚理斯多德把主要情节以外的一切细节都当作穿插。阻滞与延缓的功能——什克洛夫斯基把情节的提炼比喻成对钻石的琢磨。处理情节的阻滞和延缓手法,犹如对钻石的琢磨,使每一个晶面折射不同的光线,情节才能使人们的感受更新。突转与重复的效用——亚理斯多德在《诗学》中论情节时,首次提出“突转”,指的是“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向”。他认为“突转”是悲剧性动作的突然转折,是照亮情节的移动点,是对情节的重新认识。以节奏增加思想负荷——运动产生节奏,节奏使思想趋于紧张。结局的未完成性——小说结局的未完成性能够延伸作品的情节。
形式主义的文学观(文学性)和方法论(奇特化)都是从语言学着手,去研究文学艺术现象。因此,从语言研究文学,是形式主义学派的理论前提。
5、形式主义学派的影响与局限
形式主义学派的理论建树是巨大的,表现在:1、实现了文学批评的两大转变,即从主体论向本体论的转变,从人文方法到现代科学方法的转变。传统的文学理论推崇主体的创造性,重视对对创作主体的研究,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主体创造性力的更新。而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不注重研究作家主体创造力的表现手段,而致力于发现使文学获得文学性的根本标志,他们的奇特化具有本体论意义。2、为一系列新的批评流派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德国的布莱希特从中受到启发,提出“间离效果”说,形成了他的叙事剧理论体系。美国的韦勒克和沃伦接受了形式主义理论,形成了英美“新批评”派俄国形式主义批评一直映照着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的天空。
形式主义批评理论也有诸多欠缺:1、它的文学观是唯心主义的。它把文学的本质仅仅看作是“文学性”,而忽略了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材料建构这种文学性,排斥了文学与一定的生活、甚至与文化的联系,因而使文学成为一个自我封闭的孤立体系。任何一种文学理论,无论其文学特性多么突出,如果脱离了社会和文化语境,而不考虑其它相关因素如何投射到文学自身,那么,这种理论必然是跛脚的理论。2、把理论分析与创作主体对立,排斥了作者。文学活动的全过程,应该是由社会生活催化作家的创作意愿,再进入作家的创作过程,形成独立的文本体系,最后被读者接受并在接受中被阐发。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突出作品的本体论地位,但否定了作者,使文本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走向另一个极端。3、把文学依附于语言学,使文学变成语言学研究的工具。形式主义在论及文学与语言学的关系时,出现许多悖论,发生内在矛盾。
【自考俄罗斯小说文体论复习资料第八章】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文学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具体可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艺术概括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理想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属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自考毕业】山西大学自考本、专科实践课考试报名时间及要求
- 【自考毕业】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自考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说明
- 【自考毕业】上海财经大学09下半年自考毕业证补领通知
- 【自考毕业】长春税务学院2010年自考实践考核时间安排
- 【自考毕业】广东省暨南大学2010年自考生领取学位证书通知
- 【自考毕业】山东2010年护理专业学位外语考试报名通知
- 【自考毕业】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自考本科学位申请通知
- 【自考毕业】石家庄09下半年自考毕业证领取通知
网友关注视频
-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