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重点讲解(四)
(四)《清平乐.村居》运用白描手法。
(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首怀古词。背诵,熟悉典故。
分析《永遇乐》用典的艺术。
答:词中用典很多,而且多是历实,全词由典故和对方历史的评论组成,而所用典故和所写史实圴与眼前的江山、本朝的时事结为一体,化为统一的意境,并于历史和现实的映照中评论古今,纵横驰说,很好的抒发诗人借古讽今与吊古伤今的思想感情。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姜夔是江湖诗派前期的代表诗人之一。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和词集《白石道人歌曲》。
(一)《扬州慢》是姜夔的自度曲。
1、化用诗句:
1)“竹西佳处”:引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指环境清幽。
2)“过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此反用其诗意,极写扬州之荒凉。
3)“纵豆蒄词工,青楼梦好”:杜牧《赠别》诗言‘娉娉袅袅十三年,豆蒄梢头二月初’《遣怀》诗又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蔳幸名‘意谓杜牧纵有诗才,也难以表达这种深沉的悲怆之情。
4)“二十四桥仍在”:为斤扬州名胜,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箫于此,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分析《扬州慢》一词点化杜牧诗句的特点:
杜牧在扬州的所见所感已经成为扬州繁华的历史见证,因此,作者巧妙地引出杜牧,借此将自己未曾见过的扬州昔日的繁华与今日自己亲见的扬州的荒败相对比,将自己与古人结成一体,共同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以增加作品的可信性和‘黍离之悲’的力度。作者以杜牧曾经歌咏的‘竹木西处’和‘春风十里’对比今日之‘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这是从视觉角度描画今昔两种不同的画面,以昔时的‘杜郎俊赏、豆蒄词工’对比今日之‘重到须惊,与难赋深情’,这是从感觉的角度表现今昔两种不同的情思,以杜牧的‘歌吹是扬州’对比今日之‘清角吹寒’他‘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有声对比今日之‘波心荡,冷月无声’这是从听觉角度刻画今昔两种不同的意境,这此无不使人感受到作者深沉的黍离之悲和独创的幽美之境。
(二)《点绛唇》
名句“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并能体会词句意境。
写山峦气象,几座寂静的山峰清冷、凄苦,仿佛在商量着黄昏时骤雨飞瀑,天气阴沉不开,似愁客情怀,再即景怀古,无限惆怅。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重点讲解(四)】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文学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具体可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艺术概括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理想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属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公共课】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练习:质变和量变辩证关系
- 【公共课】自考《英语(一)》真题练习:固定词组的用法
- 【公共课】自考《毛邓三》真题练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公共课】自考《毛邓三》真题练习:和谐社会
- 【公共课】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真题练习:行列式的保值性质
- 【公共课】自考《计算机应用基础》真题练习:工作簿中的工作表名称
- 【公共课】自考《英语(二)》真题练习: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
- 【公共课】自考《计算机应用基础》真题练习:单元格存储的信息类型
网友关注视频
-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