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3)
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1、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表现形式。
2、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态,是利润的一部分。
3、资本收益是因资产价上升而形成的价差收益。
4、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很长时期内把复利和利滚利驴打滚等封建高利贷信用联系起来。故对复利持长期否定态度,所以官方公布的利率都是单利率。
5、我国企业的贷款利率现在就是采用的浮动利率法每年核定一次利率。
6、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
7、公定利率是由非官方机构的行业自律组织加以规定的,对组织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市场利率则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水平。
8、基准利率是在利率体系中起决定作用或指导作用的利率。
9、一般利率是指市场上存在的各种不含优惠的利率。
10、优惠利率是指国家通过金融机构或金融机构本身对于认为需要扶植的行业企业或个人所提供的低于一般利率水平的贷款利率。
11、我国利率体系的发展(简述)
利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由中央银行利率同行业拆借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和证券市场利率等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利率所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能够有效 引导资金流动和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机体系。
12、我国利率体系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中央银行可以有效控制的多层次的有弹性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
13、我国当前的利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
(1)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
(2)银行间利率: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
(3)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4)市场利率:深沪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
14、我国利率政策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市场物价总水平,国有企业利息承受能力,银行利润和社会资金总供求情况。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物价总水平。
15、从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出发,利率市场化改革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及存贷款利率方面,要扭转过去那种由中央政府按照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主要从收入分配角度出发制定利率的做法。
(2)发展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形成真正的有影响的市场利率。
(3)通过法定利率的市场化合理化,制约和引导民间利率,以实现高效统一有弹性多层次多样化的利率体系。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3)】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经济学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经济学】2006年4月《资产评估》考前串讲
- 2020-11-17【经济学】自考“电子商务”复习资料(2)
- 2020-11-17【经济学】07年10月“电子商务概论”随堂笔记2
- 2020-11-17【经济学】07年10月自考“电子商务概论”串讲资料(2)
- 2020-11-17【经济学】07年10月自考“电子商务概论”随堂笔记二
- 2016-06-20【经济学】如何确定企业发行债券的价格?
- 2016-06-20【经济学】2015年10月自考金融市场学考点:欧洲货币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公共课】自考“大学语文”小说第五篇
- 【公共课】自考“大学语文”论说文第五篇
- 【公共课】自考“大学语文”小说第一篇
- 【公共课】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串讲(9)
- 【公共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第五章
- 【公共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第六章
- 【公共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第四章
- 【公共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第八九章
网友关注视频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