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资料第五章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
结构的含义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与排列。
文章的结构主要是指其谋篇布局,它不是研究词与词之间关系的词法,也不是研究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句法,而且研究章与章、篇与篇之间关系的章法与篇法。
评论的结构原则
1、从评论的具体内容出发;2、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3、从不同体裁要求和作者的特点出发。
评论的结构要求
1、布局合理;2、层次清晰;3、逻辑顺畅。
归纳式结构
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先分论后结论的结构方式。(在提出论题、摆出论据之后,运用材料依次说明和论证观点,再由分论点集合成总论点。这种结构方式顺应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增强评论的说服力。)
演绎式结构
是一种从观点到材料,先结论后分论的结构方法。(一般先摆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引入事实或材料,并分别加以论证。这种结构方式符合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有利于突出评论的中心论点。)
并列式结构
是一种将总论点分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证的结构方式。(与前两种以纵向展开为主的结构方式相比,它以平行的方式安排观点和材料,使评论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和较为丰富的内涵。)
递进式结构
是一种对论题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层分析的结构方式。(这类结构的评论,其各个层次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每层都既是上一层次的总结,又是下一层次的铺垫,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实质。)
对照式结构
分析一篇评论的结构方式
开头(引论)的含义
是指文章的开篇或起始部分,在评论中称为引论,通常用作挑开话题、交待主旨及引出正文。
主体(正论)的含义
中间,是指文章的中心或主体部分,在评论中称为本论,通常用来容纳评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支撑全文的主干。
结尾(结论)的含义
是指文章的收尾或结束部分,在评论中称为结论,通常用作概括全文、提炼主题和升发文意。
评论开头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评论的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切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开门见山”不能简单理解为在文章第一句或第一段就论题或论点直来直去和盘托出,而应采用一些办法,变换一些方式,使开头部分在直接挑开话题或点明主旨时,讲求一些艺术和技巧。
开头的形式有:摆出结论,提出问题,亮出靶子,交待意图,借事入题等。
评论结尾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评论的结尾的基本要求是简短有力,不落俗套,即不要拖泥带水,避免空话、套话。
评论的结尾的基本形式有:呼应开头,作出结论,提出呼吁,引发思考,举一反三等。
运用评论开头、结尾的基本要求写作一篇评论作品。
【09年自考新闻评论写作资料第五章】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
文学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具体可感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艺术概括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理想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审美属性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2016-06-28【文学】2016年自考文学概论(一)考点:典型的特征性
其他最新资讯
- 2023-12-29【自考政策】广西自考网络助学平台新增61门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哪些证书可以免考自考相关课程?
- 2020-12-04【免考问题】自考免考有哪些条件?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
- 2020-12-04【综合问题】自考本科需要考多少门课?
- 2020-11-17【综合问题】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常见问题及解答
- 2020-11-17【经济学】2012年自考“中国税制”笔记串讲(8)
- 2020-11-17【自考政策】全国自考办领导:未来自考将大力发展网络助学
网友关注
- 【法学】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8)
- 【法学】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4)
- 【法学】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11)
- 【法学】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10)
- 【法学】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7)
- 【法学】自考“劳动法”复习资料(5)
- 【法学】自考“国际经济法”简答题复习(4)
- 【法学】自考“法学概论”听课笔记(2)
网友关注视频
- 小学英语单词
-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